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9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74篇
电工技术   141篇
综合类   180篇
化学工业   95篇
金属工艺   385篇
机械仪表   127篇
建筑科学   402篇
矿业工程   398篇
能源动力   66篇
轻工业   44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227篇
武器工业   114篇
无线电   10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9篇
冶金工业   17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何桥  许金 《中州煤炭》2020,(1):56-59
以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风险为研究对象,分析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全过程,并基于此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能力纵向评估指标体系,融合熵值法和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纵向评估模型,为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及变化发展趋势提供参考,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煤岩层赋存条件决定了煤矿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更趋复杂、防控难度显著增大,如何解决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能源的有效供给。针对"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技术研究"这一科学命题,基于冲击地压"三因素"机理和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作用假说,从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和防控实践等3个方面,梳理澄清了煤矿煤岩动力灾害防控中的一些模糊概念,建立了用于统一描述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机理的广义"三因素"("物性因素"、"应力因素"及"结构因素")理论,确定了我国煤矿典型冲击地压的4种类型(煤层材料失稳型、煤层结构失稳型、顶板断裂型、断层滑移错动型),分析了影响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从思想认知、原则方法及技术核心等方面凝练了煤岩动力灾害多尺度分源防控技术,提出了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巷道"三级"吸能支护思想与成套技术,开发了煤与瓦斯突出井上下联合抽采防控技术和超高压水射流"横切纵断"防治复合煤岩动力灾害技术,并在现场开展了应用试验。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建立与完善,为我国今后煤矿煤岩动力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具有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度高、涂层综合质量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核工业等领域。首先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的原理和特点,重点讨论了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的工艺及应用研究现状,包括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微观组织控制工艺及在耐辐射、耐磨耐蚀和高温防护领域的应用,同时对新型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一是改善现有工艺存在的反应气源与反应产物毒性大等问题,满足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二是改善现有工艺存在的沉积温度高、沉积速率偏低等问题,实现在不同衬底表面的高效、高质量沉积;三是改善现有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结构与功能单一等问题,满足构件对钨涂层高性能和多功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AZ91D镁合金表面熔覆Mg-Gd-Y-Zr合金,分析熔覆层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及其对熔覆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流脉冲钨极氩弧焊(DC PTIG welding),在不同平均电流下,将Mg-Gd-Y-Zr合金焊丝送入AZ91D镁合金熔池,制备熔覆层。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不同平均电流条件下的熔覆层微观组织。基于显微维氏硬度仪与往复式滑动摩擦磨损设备,表征熔覆层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结果 熔覆层微观组织主要由α-Mg、Mg24(Gd,Y)5及Al2(Gd,Y)相组成。熔覆层呈现明显分层特征,主要是由晶界Mg24(Gd,Y)5相分布差异造成。平均电流增大,熔覆层中心晶粒尺寸先保持不变,而后快速增大,Al2(Gd,Y)相由细小弥散颗粒变为团聚状分布,晶界Mg24(Gd,Y)5相则由连续网状演变为不连续岛状,直至变为细小颗粒状。熔覆层硬度随平均电流增加,呈现略微上升,随后快速下降的趋势,其最高硬度达90.8HV。摩擦磨损测试过程中,平均电流为110 A所得熔覆层失重速率小于AZ91D基材。结论 采用DC PTIG在AZ91D基体表面成功制备了耐磨性能优于基体的含Gd、Y稀土元素的熔覆层,稀释率决定熔覆层Al2(Gd,Y)相形貌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7.
论述了现有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特征、广义特征及发展中遇到的信息系统悖论问题,分析配电网自动化及其信息系统实施的必要条件,针对重庆城乡"二元化"结构提出因地制宜的实现方式和实用化条件,考虑了网络、设备、通道、投资、客户、运维等多方面因素,旨在基于现有理论和经验分析并避免配电网自动化应用中的典型误区。从自动化及相关系统的实施条件、实现方式和实用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新的角度重新认识配电网自动化,对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问题逐一解析,力图破解配电网自动化领域的信息系统悖论,最终加快实现配电运维水平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感应淬火对曲轴扭转疲劳性能的影响,为曲轴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调整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开展淬火曲轴和未淬火曲轴的扭转疲劳强度试验,利用升降法得到疲劳试验结果,从试验数据和微观组织等方面开展分析和讨论。结果未经过淬火的曲轴在99.9%存活率下的扭转疲劳极限为967.6N·m,经过感应淬火的曲轴在99.9%存活率下的扭转疲劳极限为1361.2N·m。感应淬火后曲轴的表面形成深度约3.5 mm的淬火层,平均硬度为HV0.5600,金相组织为细针状马氏体。曲轴的失效情况均为连杆颈油孔处开裂。结论 38MnVS6非调质钢曲轴在感应淬火后的扭转疲劳极限提升了约41%,曲轴油孔内壁的加工缺陷是形成裂纹源的主要原因,对曲轴淬火层区域的油孔内壁进行一定的表面处理,可进一步提高曲轴的扭转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0.
蒋开勇 《煤矿机械》2020,41(7):93-95
研究一种新型的定向钻杆加工工艺,提供一种加工方便、快捷、钻杆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的摩擦焊接型定向钻杆加工工艺。该加工方法特殊设备投入少、工序集中、加工方便、可靠性较高。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路线加工的定向钻杆,解决了原工艺方法的诸多问题,产品质量优良,现已用于批量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